千家信息网

游过巴塞罗那港的木质“机器鱼”,成为现代不依赖空气推进系统的先驱

发表于:2025-11-22 作者:千家信息网编辑
千家信息网最后更新 2025年11月22日,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返朴 (ID:fanpu2019),作者:马之恒170 多年前的西班牙,一个青年开始募集资金,想要造出一条能下潜的"机器鱼"。他希望渔民可以乘坐这艘木质的潜水器,安全地完成采集珊瑚
千家信息网最后更新 2025年11月22日游过巴塞罗那港的木质“机器鱼”,成为现代不依赖空气推进系统的先驱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返朴 (ID:fanpu2019),作者:马之恒

    170 多年前的西班牙,一个青年开始募集资金,想要造出一条能下潜的"机器鱼"。他希望渔民可以乘坐这艘木质的潜水器,安全地完成采集珊瑚的工作。然而,正如历史上诸多失败的发明一样,他总是在资金短缺的情况工作,最终也没能成功。但是他的第二代"机器鱼",竟然短暂地摆脱了人力的"束缚",成为现代潜艇上使用的不依赖空气推进系统(AIP)的起点。

在巴塞罗那海事博物馆(Museu Marítim Barcelona)的院子里,陈列着一个用木头建造,既像马面鱼又像潜艇的装置。如果不看说明牌,你很可能会误把它当成是表现航海文化的雕塑,或者是已经倒闭的博物馆小卖部。然而,在 160 多年以前,真的有一艘长成这副模样的潜艇,曾在巴塞罗那港的海水中遨游。而且,它还有一个看上去像是梭鱼的"接班人"。

出版干不成,就去造潜艇

这两艘潜艇的建造者,是一个加泰罗尼亚菲格雷斯(Figueres)的箍桶匠的儿子,名叫纳西斯・蒙图里奥・伊斯塔里奥(Narcís Monturiol i Estarriol)。虽然他在大学里的专业是法学,可是拿到学位之后,他一天也没有做过法律方面的工作,而是一心想当个出版家。1846 年,27 岁的他在巴塞罗那开了一家出版公司,专门制作宣传女权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的报纸、杂志和小册子。这些在当年非常前卫的思想,也为他吸引来一些忠实的读者。

然而好景不长,1848 年,欧洲的很多地方发生了反对君主专制的革命。西班牙政府认为蒙图里奥的言论影响社会稳定,就责令他制作的一份宣传空想社会主义的杂志停刊。他只得离开巴塞罗那,跑路去了法国。第二年,他回到巴塞罗那,却发现政府已经出台了一连串针对出版业的禁令。带着镣铐跳舞的感觉实在难受,在他看来,做出版已经没什么前途。当巴塞罗那的氛围变得更压抑的时候,他决定到滨海小镇卡达克斯(Cadaqués)去暂避风头。

为了糊口,蒙图里奥开始在海边卖风景画,这让他经常能碰见潜水采集珊瑚的贫苦渔民。这些人没有任何潜水装备,只是深吸一口气就下到海里,凭着手中简陋的工具挖出珊瑚拿到岸上卖掉。虽然经过雕琢修饰的珊瑚,最终会成为价格高昂的奢侈品,可是这些处在产业链末端的渔民,却只能拿到勉强够生活的小钱,还要为这份工作冒生命危险。蒙图里奥到卡达克斯之后不久,就亲眼看见一名渔民因为憋气时间过长,最终不幸溺水身亡。

这些渔民的悲惨生活,让蒙图里奥深刻地意识到,世界上充满了形形色色的剥削和不公平,而他应该为保护弱者做点什么。苦思冥想之后,他找到了解决方案:既然印刷机和铅活字可以迅速印出成千上万份报刊和书籍,免去抄书匠的艰辛劳动,那么,他或许可以建造一种机器,让人们能坐着它安全地潜入水下,挖掘大海中形形色色的宝藏以获得报酬。在他看来,水下航行甚至称得上是一种平等的象征:当世界各地的海洋正在被划分的时候,水面之下的世界,却是个让人们可以自由航行的不羁的新天地。这就像印刷机和铅活字的普及,令书籍价格大幅降低,平民百姓才有了读书的自由一样。

但蒙图里奥也明白,对于当时的西班牙社会来说,他的创意实在太过超前,也许只要说出来就会成为全国的笑柄。直到 1857 年,他在朋友的鼓励下,才终于决定将创意付诸实践。这年 9 月,他设法筹集到价值相当于 3.2 千克黄金的 1 万比塞塔(当时的西班牙货币),在巴塞罗那注册了西班牙第一家研究水下航行的商业社团。

第二年,蒙图里奥发表了一篇题为《鱼形艇》(El Ictíneo o barco-pez)的论文,向人们介绍自己的构想。按照他的解释,鱼的躯体最适合在水中行动,而这条"能够潜入水下的船",也就是潜艇,是对鱼的全方位模仿。鱼通过摆动尾鳍来游水,其他的鳍用来在水里保持身体的稳定,或是转弯;鱼鳔负责调节鱼在水中的深浅位置。而他要建造的"水下船",是通过设在尾部的螺旋桨来推进,以尾部的舵调整航向;船底的滑橇则如同鱼的背鳍,只是挪到了腹部,可以保持船体的稳定;船里的压载水箱则如同鱼鳔,通过注水和排水来调节潜水的深度。因此,他将希腊语的"ikhtys"(鱼)和"naus"(船)这两个词结合起来,用"鱼形艇"(ictíneo)来形容自己发明的潜艇。

晚年的纳西斯・蒙图里奥

以鱼为师,探索水下世界

当论文发表的时候,"鱼形艇"也已经动工开建。但在当时的西班牙,设计船舶的知识还属于海军工程学的一部分,几乎只有军队的工程师才能掌握;而蒙图里奥并没有受过这方面的专业训练,只有少年时做木工活的经验。所以,完善"鱼形艇"的设计和建造它的工作,是由蒙图里奥和他聘用的造船工程师团队共同完成的。这样的工作方式,让"鱼形艇"成为西班牙工业革命中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 因为这或许是西班牙历史上,凭经验工作的工匠和"科班出身"的工程师,第一次为一个工程项目通力协作。

蒙图里奥希望"鱼形艇"最终能潜到水下 500 米深的地方,这一数字和现代的军用潜艇相当。在那样的深度,水压已经相当于 50 个大气压,而最为耐压的形状是球体。他想要用钢建造一个耐压舱,装在鱼形的木制外壳里,作为乘员的安身之地。但因为资金非常有限,他只能退而求其次,把耐压舱也改成木制的。

身为箍桶匠的儿子,蒙图里奥在木桶的基础上略加修改,用橄榄木做了一个耐压舱。它是个长径 4 米、短径 2 米的橄榄状椭球,外面覆盖着 2 毫米厚的铜皮来加固,并且有橡木制成的加强箍。这个舱室内部空间约有 7 立方米,可以容纳 4 个人;外面则是 7 米长,3.5 米高,2.5 米宽的鱼形艇身。在艇体的侧面,耐压舱与外壳最为接近的位置,是一对主要的观察窗,其他的观察窗设在顶部和船艏。这些观察窗的玻璃被精心制作成圆台,也就是布丁那样的形状,贴近水的一侧直径更大一些。这样一来,当"鱼形艇"潜入水下的时候,水压就会把观察窗牢牢地压在船体上,从而保证了乘员的安全。

在耐压舱和鱼形艇身之间的空腔里,布置着 4 个被蒙图里奥称为"鱼鳔"的压载水舱,可以让"鱼形艇"在水中自如地上浮和下潜。如果不小心下潜过快失去平衡,艇员们还可以前后移动鱼形艇身里的一枚巨大的砝码进行调整。

直到今天,海底科学考察使用的深海潜水器,仍然采用这样的布局,用装有观察窗的耐压舱保护潜航员和乘客,并且让他们通过观察窗直接观看海底景象;它们也同样会在耐压舱和外壳之间布置压载水舱,以及各种不容易受到水压影响的设备。

潜入水下之后,保证艇员的生存便成为第一要务。蒙图里奥经过计算,发现耐压舱中的氧气可供 4 名艇员呼吸大约 2 个小时,但在最后一段时间里,耐压舱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会明显提高,让艇员们因为缺氧而失去力量。于是,他在耐压舱里安装了一个装有氢氧化钙的换气装置,让舱里的空气不断地流过它。在这个过程中,二氧化碳就与氢氧化钙反应,变成了水和碳酸钙,从而让艇员们能呼吸到"新鲜"的空气,把呆在水下的时间延长大约一倍。

但蒙图里奥并不满足于此;他甚至想要用高锰酸钾和浓硫酸进行化学反应,在水下直接制取氧气。但这个反应会放出大量的热,而且在水下储存大量的浓硫酸实在过于危险,因此他在最后时刻放弃了这个方案,并且在耐压舱里安放了一支特殊的小蜡烛作为照明光源。虽然蜡烛的燃烧会消耗一部分氧气,但如果耐压舱里的氧气快要耗尽,蜡烛的火焰会变得鲜红,这时候艇员就要立刻让"鱼形艇"浮出水面。

巴塞罗那海事博物馆收藏的第一艘"鱼形艇"的复制品丨来源:马之恒 / 摄影

首次试航出师不利

1859 年 6 月 28 日,蒙图里奥的"鱼形艇"在巴塞罗那港开始了第一次试航。出于稳妥起见,他决定第一次只潜到 50 米深,但这也已经超过了不带装备直接潜水的人能够达到的极限深度。

可就算是这么小心,试航仍然出了事故。在那片海域的海底,刚好有一些之前被拆掉的港口建筑留下的木桩,但因为海水的阻隔,在岸上根本看不到。当"鱼形艇"潜入海底的时候,它就撞上了这片由木桩组成的"海底森林",当场损失了一个压载水舱,鱼形的外壳也撞破了几个洞;撞击还震裂了一部分观察窗的玻璃,幸好观察窗独特的结构,让水压成了保护玻璃的力量,耐压舱里的蒙图里奥方才逃过一劫。

不过,这时候的他丝毫没有为死里逃生感到庆幸。建造"鱼形艇"已经把他筹集的资金花了个干净,如果再花钱彻底修好事故造成的损伤,他就真的一贫如洗了。但是带伤下潜实在危险,因此他决定只做一些最有必要的紧急维修,并且将最大潜水深度限制在 20 米。他的计划是用这艘"鱼形艇"来验证和展示技术;等到人们对水下航行产生兴趣,就不愁找不到投资。

1859 年的整个夏天,蒙图里奥带着几名艇员,在巴塞罗那港进行了 20 多次试航。"鱼形艇"在水中沉沉浮浮颇为自如,而且在潜水的时候非常稳当。但唯一的缺点,却成了它的"致命伤"。和很多早期潜艇一样,"鱼形艇"是由人力来驱动的,艇员们在耐压舱里摇动一根曲轴,让螺旋桨转起来。但人的力量和反应速度毕竟有限,即使所有艇员齐心合力,螺旋桨也不会转得太快;而潜艇在水下需要克服的阻力,比水面上的船大得多。所以,潜入水下的"鱼形艇"慢得如同蜗牛爬行,这让它根本不能像当初设想的那样,完成采集珊瑚的任务,而且可以说毫无用处。

但蒙图里奥一时也想不出改进的方案,因为无论蒸汽机还是内燃机,都需要氧气来助燃,而耐压舱里那一点点氧气根本不够用。他只能不断安排试航,徒劳地寻找着让螺旋桨转得更快的方法。最后,在 1862 年 1 月,一艘失控的货船撞上"鱼形艇"停靠的码头,将这艘已经下潜过大约 50 次的潜艇撞成了碎片。

重新造一条"机器鱼"

蒙图里奥失去了投入所有资金建造的发明。不幸中的万幸是,这起港口交通事故,让西班牙海军注意到了他的工作,并承诺拨付给他一笔研究经费,让他建造一艘新的"鱼形艇"。

没有人知道,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马德里的高层之间发生了怎样的博弈。唯一可以确定的是,蒙图里奥空等了一年多,这笔资金始终没能到位。不愿再虚度光阴的他意识到自己必须有所行动,于是,他再次发挥当年办杂志时的文笔,写下了一封给全体西班牙人民的长长的公开信。他在信中解释了一番"鱼形艇"的创意,也亮出了拉投资的"卖点":水下航行是未来的"风口",水下世界是有待开垦的处女地,而他的研究会让西班牙在这个领域占得先机。

或许是国家走向衰落的时局令人格外不满,这封信成功地激起了西班牙人对几个世纪前享有的海上霸权的怀念。在很短的时间里,总共 30 万比塞塔的投资和捐款,就从全国各地和当时还是西班牙殖民地的古巴涌向巴塞罗那。凭借这笔资金,蒙图里奥将之前注册的商业社团改组成为一家名为"海底航行"的公司,并开始建造全新的"鱼形艇二号"。

"鱼形艇二号"设计图

根据上一艘"鱼形艇"的经验,蒙图里奥将"鱼形艇二号"设计成了细长的流线型,让它看上去像一条梭鱼或是一枚子弹。它的艇身有 14 米长,2 米宽,3 米高,里面包裹着容积 29 立方米的耐压舱,以及 4 个容积分别是 8 立方米的压载水舱。"鱼形艇二号"也同样搭载了氢氧化钙换气装置,再加上耐压舱体积增加,因而可以搭载 16 名艇员,在水下连续潜航大约 7 小时,比起上一艘"鱼形艇"是不小的进步。

除了艇身"一圆一长",两艘潜艇最大的不同,便是"鱼形艇二号"在艇身顶部 1.3 米宽的甲板上,设置了一个小巧的圆柱体指挥塔,上面安装着 3 片 10 厘米厚、直径 20 厘米的圆形玻璃作为观察窗。这是因为,按照蒙图里奥的设想,"鱼形艇二号"不再仅仅是采集珊瑚的工具,可以在经过必要的改装之后搭载火炮,成为海战中奇袭对手的"秘密武器",所以需要为将来军用预留指挥战斗的空间。不过,由于潜艇尺寸增加,资金仍然不算宽裕,因此蒙图里奥再一次放弃了用钢制作耐压舱的计划,仍旧选择了橄榄木、橡木箍与铜皮的组合。

1865 年 5 月 20 日,"鱼形艇二号"在巴塞罗那港进行了第一次试航,潜入到 30 米的深度。随着夏天的到来,蒙图里奥为"鱼形艇二号"安排了密集的试航计划,以便让它尽快调整完善,来吸引政府和军队的投资。当夏天快要结束的时候,他甚至将一门轻型火炮装到了"鱼形艇二号"上。它的炮身大部分在耐压舱里,只有一小部分炮口露在外面,而且大体和甲板平齐。艇员们可以在潜艇只露出指挥塔的情况下,从耐压舱里操纵火炮进行瞄准,将炮弹从潜艇里发射出去。但这门火炮的准头其实很差,所以不出意外地没有引起军方的兴趣。

这次改装和之前的试航,消耗了相当可观的资金。蒙图里奥突然发现,他筹来的钱已经快要用光了。正在这时候,一则关于美国南北战争的消息传到了巴塞罗那:濒临战败的南方军用锅炉改装了一艘名为"亨利号"的潜艇,并用它击沉了北方军的"豪萨托尼克号"护卫舰,这意味着潜艇已经在真正的海战中取得了第一个战果。急于拉到投资的蒙图里奥深受鼓舞,当即写信给美国海军部,建议北方军买下他的潜艇,以便和南方军的潜艇抗衡。但他并不知道,南北战争此时已经结束;而带领北方走向胜利,结束分裂乱局的亚伯拉罕・林肯总统,也被怀念黑奴制度的南方余党暗杀。于是,蒙图里奥等来了林肯总统的讣告;他想象中的跨国军购,自然也就不了了之。

"鱼形艇二号"复制品丨来源:摄影 / Flemming Mahler Larsen

孤注一掷加装动力

连续碰壁的蒙图里奥最终悟到了问题的关键,那就是人力驱动让潜艇走得太慢。"鱼形艇二号"拥有更适合水下航行的船体,艇员的人数也更多,速度却仍然不尽人意。想要打开"鱼形艇"的销路,就必须让它采用机械动力。但在水下使用内燃机是不可能的,因为它将迅速消耗掉耐压舱里极为有限的氧气,不仅让潜艇失去动力,而且会杀死所有艇员。使用蒸汽机似乎同样行不通,但如果能找到不依赖氧气就可以煮开水的办法,这个方案倒是还有那么一丝希望。

机械动力这道难关,蒙图里奥原本是打算建造第三艘"鱼形艇"的时候,再动手去挑战的。在已经快要完成的图纸上,这艘"鱼形艇"的外壳和耐压舱都会使用钢来建造,一台特别定制的蒸汽机则被安排在专属的舱房里。可是他剩下的资金,已经远远不够再建造一艘全新的木制"鱼形艇",用钢更是绝无可能。想要走机械动力这条路"续命",就只能冒着彻底毁掉"鱼形艇二号"的风险,设法将蒸汽机装进它逼仄的耐压舱。

蒙图里奥决定孤注一掷。他借钱买了一台有 6 个气缸的蒸汽机,再自己动手将它分成了两部分,由两个不同的锅炉来提供蒸汽:供水面航行的那一部分蒸汽机,使用传统的燃煤锅炉;供水下航行的那一部分蒸汽机,则是潜艇上技术含量最高的部分,因为它的锅炉不需要常规燃料,也不需要舱内的氧气助燃,就可以把水煮开。

这种神奇的能力,要归功于蒙图里奥对过氧化物的运用。从 1799 年德国科学家亚历山大・冯・洪堡发现过氧化钡开始,欧洲科学界在随后的几十年里认识了若干种过氧化物,并在实验室里少量制取它们用于化学实验。一个流传下来的配方显示,蒙图里奥的"燃料"主要由 53% 的锌、16% 的二氧化锰(金属锰的过氧化物)和 31% 的氯酸钾混合而成。也有人认为,除了这些物质,他可能还加入了少量的镁和其他过氧化物。化学反应会产生足以烧开水的热能,并且生成氧气供艇员呼吸所需。

可以说,经过这样一番改装的"鱼形艇二号",已经触碰到了 AIP(Air-Independent Propulsion,不依赖空气的推进装置)技术的门槛。不过,由于耐压舱的相当一部分都被机械装置和反应容器所占据,因此艇员减少到只有 2 人。

对鱼形艇二号的报道 丨来源:the Ministerio de Cultura

沦为避税的牺牲品

1867 年 10 月 22 日,蒙图里奥带着完成改装的"鱼形艇二号",又一次来到巴塞罗那港。用于水面航行的那一部分蒸汽机带动螺旋桨飞速旋转,让潜艇的航速达到了每小时 4.5 海里(1 海里 = 1.852 公里)。12 月 14 日,他让所有化学药品各居其位,而后操纵潜艇缓缓下潜。化学反应产生的热量,果然让用于水下航行的那一部分蒸汽机动了起来,潜艇的航速也比使用人力驱动时明显提高。但仅仅几分钟后,化学反应产生的热量,就让耐压舱里变得酷热难耐。蒙图里奥不得不让潜艇浮上水面,想要散热之后再度下潜。可是,等到耐压舱里的温度恢复正常,化学反应已经终止,锅炉也渐渐冷了下去,"鱼形艇二号"只能开回了码头。

遗憾的是,这次草草收场的试航,却是"鱼形艇二号"退场前的灿烂余晖。为研制"鱼形艇",蒙图里奥总共投入超过 50 万比塞塔,不仅用光了所有筹款,而且负债累累,"鱼形艇"却还看不到实用的迹象。人们终于失去了耐心,蒙图里奥再也得不到新的投资或是借款。12 月 23 日,他的海底航行公司破产了,最大的债主毫不客气地拖走了"鱼形艇二号",来折抵蒙图里奥无法偿还的借款。

"鱼形艇二号"很快被卖给了一位猎奇的收藏家。正巧在这时候,政府开始征收船舶税。刚刚买下"鱼形艇二号"的收藏家收到了账单,却不想为一条"不能开的船"支付税金。于是,他找人连夜拆掉了潜艇,将水面航行使用的那一部分蒸汽机卖给一家纺织厂,其余的材料则卖给了拆船厂,只留下指挥塔的一部分,改造成浴室的窗户。而后,这位收藏家以船舶灭失为由,向政府申请取消了账单。世界上第一艘 AIP 潜艇,就这样沦为避税的牺牲品。

还好,这并不是"鱼形艇"传奇履历的终点。

加泰罗尼亚技术博物馆收藏的"鱼形艇二号"模型。PS:这里有个彩蛋,博物馆犯了个错误,你们发现了吗?丨来源:马之恒 / 摄影

一代传奇终被铭记

1939 年,法西斯主义者弗朗西斯科・佛朗哥(Francisco Franco)在德国和意大利的支持下,取得了西班牙内战的胜利。他知道德国正在大力发展潜艇部队,就命人搜集"鱼形艇"的技术资料,送到柏林"献宝"。没想到,蒙图里奥将近 100 年前的设计,竟然让德国著名火箭发动机专家赫尔穆特・沃尔特(Hellmuth Walter)拍案叫绝。

此时的德国拥有非常发达的化学工业,已经能大规模生产浓度高达 80% 的过氧化氢。于是,沃尔特根据蒙图里奥使用过氧化物的经验,设计出了用过氧化氢来助燃的"沃尔特涡轮机"。搭载这种发动机的 V-80 潜艇,曾经在水下跑出每小时 28 海里的惊人高速,已经相当于现代核动力潜艇的水平。但在水下使用大量高浓度的过氧化氢实在危险,而且只用沃尔特涡轮机做动力的潜艇航程短得可怜,因此这样的潜艇没能成为德国"水下狼群"的主流。

第二次世界大战极大地促进了反潜技术的发展。让潜艇拥有长时间在水下航行的能力,从而在战场上生存下来,成为各大国的海军追求的目标。随着化学的进步,蒙图里奥运用化学反应实现 AIP 的思路,重新显现出了它的价值。"绕过"氧气助燃,或者说用燃烧之外的化学反应产生能量的方案,也最终在今天的西班牙成为现实。

2007 年,西班牙开始为海军建造新锐的 S-80 级常规动力潜艇。它搭载了欧洲最先进的 AIP 系统,可以从生物乙醇(酒精)中提取出氢气,与氧气一起输入燃料电池,通过化学反应直接转化成电能来驱动潜艇。这一级别潜艇中的前三艘,分别以 19 世纪西班牙的 3 位潜艇先驱命名,其中的第二艘,便得名"纳西斯・蒙图里奥号"。

这艘价值 10 亿欧元的潜艇,是纪念蒙图里奥不朽功业的丰碑。

鱼形 图里 图里奥 潜艇 西班牙 巴塞 罗那 巴塞罗那 航行 化学 氧气 反应 蒸汽 资金 蒸汽机 观察窗 观察 化学反应 时候 工作 数据库的安全要保护哪些东西 数据库安全各自的含义是什么 生产安全数据库录入 数据库的安全性及管理 数据库安全策略包含哪些 海淀数据库安全审计系统 建立农村房屋安全信息数据库 易用的数据库客户端支持安全管理 连接数据库失败ssl安全错误 数据库的锁怎样保障安全 农场众筹软件开发 郑州优游网络技术 东塔网络安全学院培训价格 贵州工程软件开发商 智能养老平台软件开发售后 遂宁直销企业直销软件开发 软件开发总结不足 学科网数据库试用通知-附属中学 服务器cpu32是什么意思 魔门塔科技是互联网公司吗 海东青数据库 第三方软件开发信息推荐 软件开发去哪儿学 不用密码登录的服务器安全吗 firedac数据库开发教程 数据库系统厂商 软件开发万能方法 数据库二进制和十进制存储 互联网科技老杨 创建一个数据库名为资产数据库 云南大理dns服务器云空间 想学软件开发上什么大学好 青少年网络安全手抄报图 服务器怎么做镜像系统 上海生态软件开发节能标准 学校教务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课设 租用服务器还是放云平台好 魔门塔科技是互联网公司吗 凡人修真2哪个服务器好 计数型测量系统的数据库设计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