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家信息网

超级快充和超大电池,车企该怎么选?

发表于:2025-11-21 作者:千家信息网编辑
千家信息网最后更新 2025年11月21日,步入 2022 年后,1000 公里超长续航电动汽车终于不再是 PPT 产品,一个接着一个上市。临近年底,极氪发布了大概是今年最后一款 1000 公里续航的 MPV 汽车,虽说不是大事,但一年来的发展
千家信息网最后更新 2025年11月21日超级快充和超大电池,车企该怎么选?

步入 2022 年后,1000 公里超长续航电动汽车终于不再是 PPT 产品,一个接着一个上市。临近年底,极氪发布了大概是今年最后一款 1000 公里续航的 MPV 汽车,虽说不是大事,但一年来的发展却向我们表明,电动汽车 1000 公里长续航的时代已然来临,未来将会有更多超长续航电动汽车面世。

1834 年美国人托马斯・达文波特制造了全球首台电动汽车,算起来至今近 200 年了,甚至比燃油车的历史更长。200 年过去了,电动汽车的份额却仍不如燃油车,原因就在于电动汽车的续航依然是大问题。

图源:pixabay

从出行成本方面考虑,电动汽车显然更具经济型。目前国内 92 号汽油的价格普遍在 7.5 元左右,百公里一般需要 5L 油以上,油费最少 37.5 元,如果是 B 级车,百公里油费估计超过 70 元。电动汽车百公里耗电量大约 15 度电左右,哪怕按照商业用电每度 1.5 元计算,也仅 22.5 元。

便宜又实惠的电动汽车,经历 200 年时间发展都未能做大,究竟是什么问题,困扰着电动汽车续航里程的发展呢?

01、1000 公里长续航,需要克服的问题还有太多

之所以到 2022 年才有 1000 公里超长续航的电动汽车量产上市,原因就在于早前车企都在想办法克服技术难关,2022 年之前都是只发布不上市,例如蔚来 ET7,2021 年 1 月 9 日 1000 公里版本就已发布,直到 2022 年 3 月 28 日才开始交付,距离发布时间已过去了一年多。

从技术层面来说,想要实现超长续航,要么提高电池能量密度,要么增加电池组数量。出于成本、安全性、能量密度等问题考虑,目前电动汽车使用的电池主要有两种,即磷酸铁锂电池与三元锂电池。

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较低,即便比亚迪发明了刀片电池,仍难以与三元锂电池相比。因此,想要依靠磷酸铁锂电池实现 1000 公里续航,需要的电池组太多,电池组多了,就要占用大量空间。

蔚来 ET7 为了保证 1000 公里长续航,配备了一块 150kWh 的电池,如果换成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大约为 180Wh/kg),按照重量能量密度 = 电池容量 / 放电平台重量计算,总重量大约为 833kg。

图源:蔚来

按照体积密度 = 电池容量 / 放电平台体积计算,总体积大约为 625L。接近 1 吨的重量和超大的体积,将会给汽车带来极高的设计难度,所以使用磷酸铁锂电池很难实现 1000 公里超长续航,这也是比亚迪至今没有推出 1000 公里续航 EV 车型的原因之一。毕竟自家研发出了刀片电池,再去采购三元锂电池成本太高。

三元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可超过 200Wh/kg,能够大幅减少电池体积和重量。但是能量密度越高,就意味着电池受到撞击后越危险,除了解决电池能量密度难题,车企也要解决电动汽车的安全性问题,这一切当然可以更完善,但这就需要考虑第二项难题 -- 成本。

部分车企之所以选择磷酸铁锂电池,就是因为三元锂电池的成本太高,让这些车企难以承担。1000 公里超长续航需要 150kWh 电池,成本就更不用说了。蔚来 ET7 选择租电池而不是买电池,能便宜 12 万元以上,足够买一台低端新能源汽车了。

目前支持 1000 公里续航的汽车,蔚来 ET7 1000 公里续航版售价 51.6 万元起,广汽埃安 AION LX Plus 2022 款 Plus 千里版售价 46.96 万元起,这个价格显然不利于超长续航电动汽车普及。想要实现 1000 公里超长续航,就必须通过技术研发促进电池成本下降。

02、超级快充,比超大电池更完美的解决方案?

似乎续航焦虑在电子产品中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手机、智能手表,以及电动汽车都有。事实上,电动汽车的续航普遍不输燃油车,只是加油站数量太多,一辆车加油仅需几分钟,补充能源非常方便。

电动汽车则不同,充电需要太长时间,如果遇到春运这种人流量较高的时间,一个充电站等待充电的车辆太多,排队都要排上几个小时。据央视财经报道,今年国庆期间就出现了类似的情况,耒阳服务区的车主们充电 1 小时,排队 4 小时,某些地区的车主甚至因争抢充电站大打出手。

更不用说电动汽车续航里程打折问题,夏天制冷、冬天制热,再加上车机导航、播放音乐,都会对电动汽车的续航造成影响。实际续航无法与标称续航相同,再加上充电又慢,电动汽车的长途体验暂时无法与燃油车相比。

想要实现电动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就必须解决用户的实际出行问题。车企的主要方案有两种,第一是超长续航,第二是充电功率的持续升级。

图源:pixabay

如果真的能够实现标称续航,那么确实可以解决续航焦虑症,毕竟中国最长的高速公路连霍高速也不过 4244km,1000 公里续航车型中间充电四次就够了。小雷开车回老家,中间只需要充电一次。只是电动汽车的标称续航是理想工况,实际很难达到,如果开空调或使用车机做别的,续航都会下降不少。

超长续航能够解决续航难题,今天却无法实现,车企可以在车内安装更大的电池,但成本绝不是现在能解决的,甚至说十年内都不可能解决。

至于快充技术,现在汽车充电时间通常是半小时到一小时,小鹏 G9 搭载了目前最快的 800V 快充技术,峰值功率可达 430KW 左右,充电五分钟即可行驶 200 公里,总算有了与燃油车一较高下的能力。

图源:pixabay

从成本层面考虑,超长续航电池的成本由消费者支付,超级快充的成本则主要由车企支付。毕竟同样硬件配置,只是充电功率不同,如果汽车价格差距太大,消费者肯定难以接受。因此,小雷认为与超大电池容量相比,超级快充技术显然更适合普通消费者。

超级快充也有问题,除了充电速度,充电站充电桩的数量、覆盖范围等都是短板,仍需要时间发展。电动汽车想要发展,充电站的建设势在必行,所以这点不用特别在意,无论是否走超级快充技术,车企都需要投入大量成本建设充电站。如果能够在建设充电站时通过技术升级解决快充难题,显然更具经济效益。

一切问题都源于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进度,乘联会数据显示,2022 年 9 月中国乘用车市场电动汽车的占比已接近三分之一,但辉煌的背后却是千疮百孔。先不说产品的问题,相关生态就已相差太多,充电站、换电站主要集中于大城市,再加上汽车充电需要太长时间,城市中日常使用尚可,真到了节假日出远门,很有可能遇到央视财经报道的情况。

无论是超大电池还是超级快充,目前车企都是在不断尝试,只有踩过一个又一个坑,才能走向最终的胜利。在超级快充技术和充电站未能普及前,超大电池可能是最好的解决方案,问题仅高昂的成本未必适合每一个人。

超大容量电池需要用到许多金属元素,地球可开采资源有限,即使技术进步,也难以把成本降到每个人都能接受的地步。因此小雷大胆预言,大电池方案未来难成主流,大概率不会向低价位下放。超级快充技术后续升级可能会遇到瓶颈,但却是促进电动汽车普及的最佳方案。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锋出行 (ID:fengchuxing2021),作者:失魂引

0